隨著中國門業整合期的到來,品牌營銷與終端營銷的分水嶺逐漸顯現。中國門業這個新興行業猶如爬到半山的行者,沖一沖,就上去了,沒堅持住的,就只有被淘汰。房地產市場大環境的變化打破了只要做門就能賺錢的神話。因此,中國門業**終還是迎來了洗牌的一天。今年門業市場為什么會很艱難?
人工問題是今年門業市場難做的一個原因。某門業董事長吳總告訴筆者:“我們有許多木門訂單,但卻無法完成,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工人。以打磨工為例,新入行的工人工資一般在3000元左右,而熟練工月薪4000元都很難招到。30~40歲的女工能吃苦但外出打工的較少。80后、90后的年輕人吃不了苦,流動性較大。目前,用工問題已經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了。”
不做品牌,坐等生意上門的企業的經營會更艱難。筆者近日去某鋁門廠,見工人在吃飯,就問老板:“工人現在吃的是午飯還是晚飯?”老板淡定地說:“現在是生產淡季,工人就較為隨便。”這種情況筆者在珠三角地區還是**次遇見。企業訂單少難道真是淡季的原因嗎?筆者了解的情況是,很多企業的訂單并沒有因為淡季而減少。不做品牌,等生意上門的企業已無法生存。
成本增加影響了門企的經營。一天,某**門業集團老板給筆者算了一筆賬:“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,銷量總體來說有增長,但是卻沒有利潤。為什么?廠房每平方米租金由原來的8元漲到13元,工人工資上調后占到利潤的2%,管理成本增加很多。另外,由成本增加引起的資金緊張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。”
企業不專注影響了行業向縱深方向發展。一位永康的朋友告訴筆者,非標門銷量整體下降,老板讓他來考察廣東的木門廠,打算投資3000萬元開辦一家木門廠。他的老板認為,非標門市場不好,可能木門市場會好做些。
跨行經營很難做到兼顧。某**居室鋁門廠鋁門年銷量一億多元,但其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木門廠卻每年約虧損200萬元。該企業老板打算將木門廠轉讓出去,轉讓價為100萬元。某木門廠老板聞訊后考察了該企業并馬上決定付款收購。看到這種情況,老板卻又后悔了。如今,該木門廠仍然在虧損。其老板還在到處找人盤活,甚至再次打算轉讓。
以上幾點原因導致了今年門業困難重重。那么,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,使門窗行業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?依然單打獨斗,還是抱拳出擊?這些問題單靠一兩個企業、一兩個人是無法全部解決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大部分門企要聯合起來,盡早成立一個在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指導下,由門業從業人員廣泛參與,面向全門業的非贏利性協會組織。小企業需取暖、大企業要出擊,門業協會將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。